学校附属医院开展突发事件媒体沟通现场演练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11-02-15浏览次数:14

点击看大图

  何谓突发事件的媒体沟通?它包括两个概念,即媒体如何应对突发事件,突发事件发生方如何应对媒体。媒体力争做的就是现场报道、深入调查、分析评论、引导舆论,突发事件发生一方的主管单位所要做的就是危机应对机制的启动,包括事故处理与善后、安抚民众情绪、对外发布信息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信息的快速传播,医院对突发事件的媒体沟通是一门“必修课程”。为此,2011年1月26日下午,在医院管理总结大会的后半场,学校附属医院在知名主持人秦畅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“突发事件媒体沟通的现场演练”。

  演练案例是“罗晓明,20岁,重点大学学生,因肾功能衰竭在某大医院换肾,在手术台上因麻醉意外死亡,导致医患双方冲突,媒体和网络纷纷报道此事,是非曲直众说纷纭。”为此,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。三位发言人分别由曙光医院周嘉副院长、龙华医院陈昕琳处长、岳阳医院陆嘉慧副院长扮演。五所医院分别派员扮演东方早报、南方周末、中央电视台、凤凰卫视、健康报的记者。发布会由陈处长主持,在陈述了罗晓明的诊治经过和医院为他免除医疗费等善举后,各位记者纷纷提问,问题直指:“医院是否存在过错?”“医院是否有责任?”“医生术前是否做了应做的检查?”“知情同意谈话是否到位?”各发言人虽一一答复了问题,但显然说服力不够,反而使更尖锐的问题接踵而至,观众席上有人忍不住指出:“发言人满口谎言”,甚至提出“手术是否有必要?”“罗晓明如果不做手术当天会死吗?!”“术前24小时为何没有做透析?”等等。唇枪舌战,问题越问越深,虽然发言人一再表示医院对罗晓明意外死亡的痛心和惋惜,阐述了晚期肾衰病人肾移植手术的高度风险性,医院除了原有减免部分医疗费的良好意愿外,还将给予家属人道主义救助等。都未引起媒体记者和在座各位的理解。

  秦畅老师现场点评认为,虽然发布会的结果未令记者满意,但八位参加演练的同志表现到位,尤其是几位“记者”具备了“新闻人”的素质,问题提得很到位。“发布会”存在的不足在于院方不能正视医疗环节中存在的不足,试图回避矛盾;只注意强调院方为患者所行的善举,调子比较高;第三方鉴定专家明显偏袒院方,有丧失公正之嫌;当记者没有提到瑕疵时,发言人已经把问题暴露出来,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。秦老师认为“新闻发布会”要有错说错,面对事实;专业词语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;切忌说满话;面对记者的表情、神态应与事件相吻合。医院在新闻发布会上应将问题的责任化解,用医院的公信力赢得记者和听众的理解。

  王群副书记对演练所产生的效果表示满意,认为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,对媒体沟通有了初步的概念。同时也肯定了参与者的表现。谢建群书记强调了在目前形势之下,医院与媒体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性,希望2011年各附院在这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,对职能部门进行相关的培训,医护人员也要有媒体公关意识。

点击看大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