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员凯旋!附属第七人民医院50名援鄂医护人员返沪

发布者:医管处发布时间:2020-04-06浏览次数:122

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奋战48天后,我校附属第七人民医院50名援鄂医护人员圆满完成任务,凯旋返沪。至此,我校系统派出的227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全部撤回。 

随着武汉的疫情防控形势逐步转好,46日下午,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中的仁济医院、市一、市五、市七、杨中心471名主力队伍完满完成在雷神山医院的医疗救治任务,撤离返回上海。

欢迎援鄂队员们回家!第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玉英、院长王杰宁到机场迎接凯旋的援鄂英雄。

219日,第七人民医院的20名医生、30名护士集结完毕,坚定地踏上驰援武汉的征途。

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,同时也是50人领队的林研说:“医疗队援鄂既是职业责任,也是一种自我锻炼与成长。看看身后这些队员,他们经受了考验,在特殊时刻表现出特殊的潜能,对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、生活态度等有所提升,留下一支日后能发挥作用的精锐部队、希望之师!”

 “50人去,50人回”,这是出征仪式上林研给出的承诺,如今,他做到了。

军人作风和情怀的老主任路建饶

路建饶是第七人民医院肾病科主任,57岁。出征时就有很多人问他,临近退休了,为什么在这个危险的时刻还会主动请缨,坚决要求参加援鄂医疗队,奔赴武汉。那里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危险。

路建饶的回答很简单:“我们这代人,尤其是当过兵的人,一定会理解我坚决参加医疗队的愿望和决心。我197916岁高中毕业,有幸考入第二军医大学,在部队工作生活20余年,我父亲也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同志,我是在部队的教育中长大的,骨子里有军人作风和情怀。我很多大学同学都义无反顾参加过汶川大地震和SARS抗疫医疗队,所以说我们这代人有机会一定会不计个人得失,积极参加的。”

1984年刚毕业的路建饶

谈起这次抗疫,路建饶说:“经过这次的抗疫工作,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,有国才有家,祖国强大了,人民才能幸福。我们‘80后’‘90后’这些独生子女们在这次抗疫工作中得到了考验,有责任有担当,不崇洋媚外,他们热爱祖国,热爱人民,热爱朋友和家人,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。我为我的祖国而骄傲,为我的同事而自豪。中国加油,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!”

胡双双:支援武汉是我一生做的最勇敢的决定

 “我未婚,没有家庭小孩的担心。我有兄弟姐妹,父母也有人照顾,我已没有后顾之忧,并且取得了父母的谅解和支持。最重要的是,我工作7年,临床经验丰富能应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处理。此次自愿申请,不计报酬,无论生死!望领导批准。申请人:胡双双。”

还记得这封“网红”请愿书被各路媒体转发。现在请愿书的主人公——第七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胡双双回家了!

经历48天的奋战,她说:“支援武汉可能会是我这一生做的最勇敢的决定,也是最正确的决定,最自豪的决定!踏上这个战场,我从未后悔,不悔从医路,让我有这个机会能报效祖国,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”

因表现突出,胡双双在雷神山医院火线入党。

李家英:唯二的女医生,新婚三月奔赴一线

李家英是医院传统医学科医生,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响应医院医疗队征集号召。参加援鄂医疗队时正值新婚三月,且是此次医疗队伍中仅有的两名女医师之一,毅然决然,不曾退缩,雷神山医院工作期间,态度积极,表现出色,多次获同事及广大患者好评。

返回之际,李家英感触很深,“在这里,我们曾经体验过‘酸甜苦辣’的新冠抗疫生活,我们曾经倍受瞩目,我们曾经接收并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关怀、关心和帮助,我们曾经真实地践行并见证过‘团结就是力量’;在这里,我们曾经经受过考验,不仅仅收获了队友之间最真诚的革命友情,更收获了无与伦比的成长!我们都在‘成为更好的自己’这条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。本次经历必定是终生难忘的,此去经年,再回首,或许云淡风轻莞尔一笑,但是,我们曾经为武汉拼过命!武汉再见,雷神山医院却再也不想见。见证过病毒的无情,更觉生命之可贵,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我们再接再厉,心怀感恩,热爱生活,更好地履行‘救死扶伤’的神圣使命。一起加油。” 

吴凡:雷神山医院里的小翻译

医院急诊监护室护士吴凡是武汉人。这个冬天家乡武汉爆发疫情后,远在上海的她跟着揪心。但123日她在请愿书中所写到的,“所幸我具备足够的专业素质,在家乡需要的时候,能出一份力。”

因为是当地人,在雷神山医院C4病区吴凡充当了“小翻译”。也整理了一些武汉话常用语翻译给同事们:老特(爸爸、老爸),老俩(妈妈),家家(外婆),家爹(外公),麻木(三轮车),耍拉(麻利、动作快又干净利落)等等……

现在圆满完成任务,回到上海,吴凡说:“来到家乡已经一个多月了,在这个长大的城市,早就把患者当亲人了,当送走最后一名患者的时候,心里不仅是愉快,也有失落,同时也激动,武汉的繁荣恢复终将不会远。热干面和周黑鸭开张的日子近了,衷心希望以后平平安安,雷神山医院再不见。”(来源:附属第七人民医院)